實體經濟,國民經濟之命脈,中國發展的重中之重。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12次提及實體經濟,并提出“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其中要求“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推進制造強國、質量強國建設,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強化基礎設施支撐引領作用,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這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基礎。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個復雜且龐大的系統工程,離不開實體經濟穩健發展這一根基。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何更好地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什么是新發展格局下最具價值的實體企業等等。這些都是“新階段、新理念、新階段”大框架下,切實要思考的問題。
要想回答好這些問題,離不開一個“新”字。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壯大經濟發展新引擎。”
這是“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給出的方向,是破題之道。
新型實體企業“誕生”
難,實體企業經營者經常掛在嘴邊的詞,這兩年尤其頻繁。
先有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外貿出口,再有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國內生產生活,再加之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發展階段,實體企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為此,政府部門不斷出臺支持實體企業的相關政策,優化實體經濟結構,理順投融資市場。“看得見的手”始終沒有缺位。
同時,“看不見的手”也在發生變化。一個明顯的跡象是,一些新型實體企業不斷出現,成為技術變革的主力軍,并推動實體經濟向更高質量階段融合。
何為新型實體企業?
按照“十四五”規劃所提“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壯大經濟發展新引擎。”
此處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可視為新型實體企業的特點,而這類企業已經在發揮助力實體經濟的作用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原所長任興洲認為,新型實體企業一般有幾個特點:一是立足于實體企業,為實體企業服務,實現實體企業更好的發展;二是具有數字技術能力,通過數據技術為上下游企業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以提升實體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再進一步理解,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認為,新型實體企業主要是依靠技術創新手段,提升整個實體經濟產業鏈條,使其能夠實現從研發、制造到銷售實現線上線下融合。
概括而言,新型實體企業具備實體企業的基因和屬性,能夠深度理解和融入實體運營。同時,其又擁有創新的數字技術和能力,以及擁有豐富的場景化應用,可以通過大量扎實實踐,成為相關領域數字化升級的表率,并全面開放自身能力,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京東如何“以實助實”
新型實體企業如何更好地助力實體經濟發展,關鍵在于打通、融合及開放。
在這方面,京東集團是個很好的案例,可以清楚地解釋如何發揮新型實體企業增長效能“以實助實”。
京東集團副總裁曾晨表示,京東是一家同時具備實體企業基因和屬性、擁有數字技術和能力的新型實體企業。從對物流和自營商品的重投入、聘用超過25萬名一線員工、以及擁有數萬家線下實體門店來看,京東的重資產運營模式與平臺企業有著顯著區別。
京東集團根植于實體經濟,從線下零售起家,從創業第一天起,就以正道成功、合規經營作為立身之本。目前,京東運營著數百萬自營SKU,37萬名員工服務著5億消費者,打造了覆蓋全國的物流系統,上千個倉庫總面積超過2100萬平方米,服務觸達超55萬個行政村,92%區縣、84%鄉鎮實現“當日達”或“次日達”。并且,京東開放自身積累的供應鏈能力和數字技術,為數百萬合作伙伴打開增長新空間。在這個過程中,上下游產業鏈的打通、線上線下全渠道的融合,以及數字化技術在更多場景的開放式應用,京東都在一定程度上開了行業之先河。
以西藏為例,京東集團將零售、物流基礎設施網絡,以及供應鏈能力向偏遠地區延伸,讓藏區農產品上行更有效,讓當地購物更便捷,極大釋放了西藏的產業發展活力和居民消費潛力。
2011年,京東第一次在西藏建設自營配送站,開通中小件配送服務。如今,十年過去了,京東不僅在拉薩建造了自治區級的公共物流倉儲物流中心,將“當日達”“次日達”“隔日達”的配送范圍和品類進一步擴大,今年還要在西藏落地100家便利店,為很多偏遠地區的藏民帶來更豐富的、品質放心的生活用品。
同時,針對農產品普遍存在的小、散、非標等問題,京東在供應鏈、物流、全渠道銷售、技術等方面對當地有潛力的企業和商家進行重點扶持,幫助他們快速做大、做強。
在西藏林芝市波密縣扎木鎮東若村,京東幫助波密高原藏天麻公司打造智慧農場,用物聯網技術在藏天麻種植基地搭建智能環境、農田作物生長及智能農倉監測等系統,在種植環節實現品質全程溯源,提升品牌含金量。目前波密高原藏天麻公司在當地雇傭農牧民近3000人,直接帶動當地農牧民增收超200萬元。

▲波密高原藏天麻產業開發有限公司種植基地
“供應鏈能力是我們的基礎。而供應鏈又不僅僅是物流,對源頭農產品種植、加工及采購標準的把控,與產業全鏈條供應商的深度協同,一直是京東多年來努力在做的。”京東零售大商超全渠道事業群全域生態拓展部趙煜這樣說。
由此來看,在服務實體經濟的過程中,京東所創造的社會價值,遠大于一些僅限于流量和交易環節、但卻獲取高額利潤的平臺經濟模式。無論是在鄉村振興中,還是為大型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中小微企業降本增效,京東都做了很多“以實助實”的探索和實踐。

▲京東家電專賣店為藏民送貨
如何培育更多新型實體企業
京東之外,更多的新型實體企業也在利用數字技術發揮融合作用。比如,京東方通過開放技術端和應用端,將技術能力向合作伙伴開放,豐富整個物聯網生態。再比如,海信從生產超高清傳輸設備到布局智能工廠、智慧醫療到智慧城市,深度參與每一個與視頻圖像處理息息相關的領域,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這些新型實體企業通過產業為本、數字為翼的成功路徑,給了更多轉型陣痛中的企業以啟發,尤其是中小企業,在數字技術推動建成的生態圈中,確保自身高質量、可持續地迎來不確定的未來。
如此看來,培養更多的新型實體企業,將成為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
綜合多位專家的觀點看來,這是一個政府導向和市場導向都要起作用的過程。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認為,下一步,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以培養更多的新型實體企業。
首先是龍頭企業的帶動效用。以龍頭企業的規模效應帶動中小創新型企業發展,通過研發外包、服務外包、制造業務外包等,給中小創新型企業帶來創新的發展動力,形成產業集群模式。
其次是加大資本與金融的支持力度。創新型企業在成長期,創新資本、股權基金、資本市場需要發揮關鍵的作用。“地方設立更多的孵化器,以及更多的公共研發平臺,對于中小新型實體企業的成長是非常關鍵的。”
任興洲認為,可通過政策上的引導與支持,比如加強新基礎設施的建設與開放,發揮這些新型實體企業的優勢能力,為實體經濟發展中的難點、痛點提供解決方案。
“當然,政府更應注意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實體企業的動能”。任興洲認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政府監管作用的加強,依法行政能力的加強,包括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建設這些短板的提升,都非常關鍵。
通過政策和制度創新,鼓勵新型實體企業開放創新、傳統企業加強數字能力,可以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
除此之外,市場在要素資源配置當中的決定性作用要更好地發揮出來。大力推動產權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場發育,建設了高水平的市場體系。注意總結創新活動,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獲取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在這個基礎上,實現政府監管與市場創新之間的良性互補,才能更好地促進實體經濟發展,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新型道路。
免責聲明
本欄目文章,均是轉載或者摘要刊發,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公司并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如有侵權請留言,我們會盡快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