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研判:明年我國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風險挑戰。從國際看,烏克蘭危機延宕發酵,全球貿易形勢不容樂觀,大宗商品價格高位波動,糧食和能源安全問題突出,世界經濟可能面臨滯脹局面;從國內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經濟社會風險點增多。
同時要看到,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資源要素條件可支撐。綜合研判,明年世界經濟增速可能明顯下滑,而我國經濟有望總體回升,形成一個獨立的向上運行軌跡。面對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和風雨如晦的外部環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推動我國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五大政策: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明年我國財政、貨幣、產業、科技、社會政策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01 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
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優化組合赤字、專項債、貼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
加大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力度,推動財力下沉,做好基層“三保”工作。
02 穩健的貨幣政策精準有力
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支持力度。
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
03 產業政策發展和安全并舉
優化產業政策實施方式,狠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著力補強產業鏈薄弱環節,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過程中鍛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
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04 科技政策聚焦自立自強
有力統籌教育、科技、人才工作。
布局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完善新型舉國體制,發揮好政府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的組織作用,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和能力,加快引進高端人才。
05 社會政策兜牢民生底線
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及時有效緩解結構性物價上漲給部分困難群眾帶來的影響。
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穩妥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適時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少子化。
總的看,財政加力、貨幣有力,就是要確保社會總需求得到有效支撐,從而使得社會總供求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和質量上取得平衡,推動經濟整體好轉。當然,產業、科技、社會政策都非常重要,要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1+1>2”的效果,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
六個統籌:堅持系統觀念、守正創新
針對明年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挑戰、如何在多重約束下求得最優解,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系統觀念、守正創新,提出六個統籌。
01
要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因時因勢優化疫情防控措施,認真落實新階段疫情防控各項舉措,保障好群眾的就醫用藥,重點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礎性疾病群體的防控,著力保健康、防重癥。
02
要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堅持以質取勝,以量變的積累實現質變。
03
要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通過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種方式和渠道擴大內需。
04
要更好統籌經濟政策和其他政策,增強全局觀,加強與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
05
要更好統籌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
06
要更好統籌當前和長遠,既要做好當前工作,又要為今后發展做好銜接。
六個統籌具有很強的年度針對性和問題導向性。其中關于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隨著黨中央決定優化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的實施,預計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會加快恢復,這將釋放出巨大的活力,促進經濟循環起來、運轉起來,加快向潛在增長速度靠攏。
本欄目文章,均是轉載或者摘要刊發,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公司并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如有侵權請留言,我們會盡快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