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廣州市掃黑除惡辦向媒體通報了2022年度廣州市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情況。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依法嚴懲群眾反映強烈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高瞻遠矚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深切期盼。今年是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的關鍵之年,一年來,廣州市各級各部門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的工作要求,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克服新冠疫情帶來的困難和影響,堅持決心不變、標準不降、力度不減,持續保持依法嚴打涉黑涉惡違法犯罪的高壓態勢,推動全市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取得扎實成效。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
一是高位部署推動,努力鞏固專項斗爭成果。廣州市委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責任,專門設立常態化工作機構加強統籌,主持召開全市掃黑除惡斗爭領導小組會議,部署推動全市掃黑除惡工作。市委分管領導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工作,加強督導檢查。市掃黑除惡斗爭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全市各區各成員單位,以《反有組織犯罪法》實施為契機,進一步完善常態化工作機制,加強統籌協調、督導考核和工作指導,確保各項工作任務高質量完成。同時,積極總結斗爭經驗,及時加強制度建設,先后制定《廣州市涉黑涉惡線索管理辦法》《廣州市舉報有組織犯罪獎勵辦法》等系列政策文件,今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廣州市平安建設條例》為建立常態化掃黑除惡工作機制提供了法規依據,并對依法預防和懲處涉黑涉惡犯罪作出了明確規定,為廣州市建立健全常態化掃黑除惡工作機制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是保持高壓態勢,依法嚴打涉黑涉惡犯罪。經過三年專項斗爭期間的嚴厲打擊,全市黑惡犯罪勢頭已得到根本遏制,帶動全市刑事警情同比下降41.8%。今年在全市各級各部門共同努力下,1至11月全市刑事警情同比再降6.7% ,社會治安向好勢頭進一步鞏固。市掃黑辦共受理轉辦督辦涉黑涉惡違法犯罪線索203條,對實名舉報核查后電話聯系率100%,堅決做到群眾舉報線索“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公安機關共打掉涉黑組織4個、惡勢力犯罪集團11個,刑拘犯罪嫌疑人284人,查封凍結扣押涉案資產1.19億元,破獲“9+2”類刑事案件2656起,“鐵網”追逃緝捕逃犯到案14名;疫情期間,連續打掉5個涉疫違法犯罪團伙,并加強相關涉黑涉惡線索摸排核查,堅決防止黑惡勢力坐大成勢,全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疫情期間社會大局平安穩定。檢察機關嚴格依法辦案,落實統一把關涉黑涉惡案件要求,批準逮捕案件12宗86人,提起公訴案件10宗49人,對17件受理審查逮捕涉黑和重大涉惡案件做到100%提前介入,實質化引導取證、固定證據,推動案件在審查逮捕階段快速順利辦理。市、區兩級法院依法懲處涉黑惡犯罪,審結涉黑惡案件23宗175人,其中判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占比42.86%,追繳、沒收或責令退賠涉案財產金額共計2.95億元,有力摧毀黑惡勢力犯罪經濟基礎。
三是全面深挖徹查,堅持零容忍“懲腐打傘”。常態化以來,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及“保護傘”問題101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28人,移送司法機關47人,按照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的要求進一步強化紀法協同。一是形成常態化“懲腐打傘”領導機制。由市紀委常委會統一領導、市區兩級紀委監委上下聯動,對公安機關獨立偵辦的涉黑案件原則上由市紀委監委領導包案查處;惡勢力犯罪集團案件原則上由區紀委監委領導包案。二是深化以“打”促掃工作機制。充分發揮舉報線索“風向標”作用,在工作中積極主動深挖擴線,摸排問題線索79條,全部交辦查辦、一查到底。會同公安機關收網4宗以村干部為首的涉黑涉惡案件,以打“傘”促掃黑創新模式取得新成果。三是做實日常監督機制。把常態化掃黑除惡納入日常監督重要內容,督促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切實履行工作職責。堅持一把手抓一把手,對監督發現問題及時約談提醒,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或輕微違規違紀,按規定給予批評教育、責令檢查、誡勉談話。常態化以來立案查處工作不力、失職失責問題20人。
四是深化行業整治,鏟除黑惡勢力滋生土壤。行業亂象是黑惡犯罪滋生的溫床,打擊涉黑惡犯罪必須加強行業監管,整治行業亂象。2021年下半年以來,廣州市按照上級有關部署,開展了信息網絡、自然資源、交通運輸、工程建設、金融放貸等五大重點行業領域整治,堵塞監管漏洞,推進制度創新,健全長效機制,防止行業治理失序,取得了明顯成效。公安機關組織開展2輪“天雷”系列打擊裸聊專項行動,共打掉裸聊敲詐犯罪團伙6個,偵破相關刑事案件141宗。深入推進“全警反詐、全民反詐”和“云雀”“凈網”等系列專項行動,創新運用“電信詐騙預警勸阻閉環機制”,避免經濟損失3.5億元,相關做法獲全國推廣。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聚焦礦山開采整治,以“三個一監管”為主要抓手,每月開展一次非煤礦山企業隱患排查整治、每季度開展一次固體采石場巡查監測、每年開展一次礦業權人勘查開采信息公示和實地核查,抓實常態化巡查監管,督促礦山企業依法開發礦產資源、落實環保主體責任,全年累計完成礦山石場治理復綠任務144.47公頃。市交通運輸局圍繞治超卸貨場、貨車非法改裝、汽修行業監管等普遍問題,制定專門整治方案,建立長效常治行業規范文件39份。持續加大違規營運車輛整治力度,重點打擊群眾反映較多的廣州南站地區“黑車”擺渡問題,今年以來在廣州南站地區共查處非法營運222宗。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對28個項目在招標投標全流程中各方主體遵規守法情況進行檢查,形成主體全覆蓋、流程全跟蹤的閉合監管。市地方金融監管局重點打擊“套路貸”、“校園貸”、非法高利貸、暴力催收等社會反映強烈、嚴重破壞金融秩序的違法犯罪活動,運用金融科技手段加強線索摸排,常態化檢測全市22.6萬家企業,發現風險企業572家,累計提供風險線索848條,實現對地方金融風險監測全覆蓋。
2022年以來,廣州市在五大重點行業領域整治取得階段性、突破性進展的基礎上,按照上級部署,將行業整治重點延伸到人民群眾關切、風險隱患較多的教育和市場流通領域,并繼續深化金融放貸領域整治,及時出臺三大重點行業領域整治工作方案,除剛才通報的金融放貸領域整治取得一定成效外,市教育局深入開展學生防欺凌治理,推動各中學成立了中學生欺凌專項治理委員會,健全完善校園欺凌預防、預警、干預、懲戒的制度機制,上半年在全市所有中小學開展了為期1個月的“共防共治學生欺凌”專項治理行動。同時,扎實開展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嚴處無證辦學、虛假宣傳等違規行為;抓好防網絡電信詐騙宣教,開展“無詐校園”創建,嚴防“校園貸”“套路貸”黑手伸向校園。市市場監管局深入開展整治手機套路銷售、非法代孕、強買強賣、欺行霸市等執法行動,配合打掉2個以“充話費、返話費、送手機”為幌子實施詐騙的團伙,涉案金額近20萬元;查處非法代孕相關違法廣告案件8宗,累計罰沒332.5萬元。對黃沙市場開展計量亂象專項整治,入選全國市場監管領域社會共治典型案例。
五是立足強基固本,夯實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堅持以基層組織建設為抓手,筑牢防范黑惡勢力干擾滲透、滋生蔓延的戰斗堡壘。組織部門結合黨建引領城中村治理專項工作深入研判,以書記不勝任不盡職、村干部違法亂紀等現象為重點開展“拉網式”排查,精準摸排整頓7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持之以恒去病灶、強根基。將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與防范和整治“村霸”工作緊密結合,會同紀委監委機關、公安、民政部門建立村“兩委”成員聯審機制,對全市2815個村(社區)“兩委”干部逐一“過篩子”,形成定期分析研判、調整退出機制,堅決把受過刑事處罰、存在“村霸”和黑惡問題村干部清理出隊伍。同時,大力實施組織力提升行動,推動市、區、鎮(街)1125名領導干部建立城中村(網格)聯系點,用強大的組織網絡推動掃黑除惡斗爭在城中村一貫到底。政法部門深化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同創、陽光村居”等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健全打建結合長效機制,積極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進一步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進“綜治中心+網格化+智能化+最小應急處置單元”建設,建成市、區、街(鎮)、社區(村)四級綜治中心2992個,最小應急單元2.3萬個,應急處置力量25萬人,有效打通應急處突“最后一公里”。
六是廣泛宣傳動員,營造全民參與濃郁氛圍。全市各級部門以《反有組織犯罪法》學習宣傳為主線,開展了全方位、立體化、多形式的宣傳活動,舉辦2022年《反有組織犯罪法》“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宣講專場暨系列宣講活動18場,派發宣傳資料200萬余份,張貼宣傳海報28萬余份,制作宣傳短視頻1000余個,開辟戶外宣傳欄4萬余個,在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上共發表報道4000余篇,通過線上+線下展館累計吸引群眾瀏覽參觀90萬人次。同時,開展主題宣傳月、有獎知識問答等活動,在全市掀起《反有組織犯罪法》宣貫熱潮,積極營造全社會支持和參與掃黑除惡斗爭的濃厚氛圍。
一年來,在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推動牽引下,廣州市社會治安環境持續改善,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進一步提升,平安廣州、法治廣州建設不斷向更高水平邁進,掃黑除惡斗爭成績在全省考核中連續4年位居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