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制造業強市,是《中共廣州市委關于制定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廣州當前和今后相當長時期內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是廣州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發揮極點帶動之核心引擎功能的客觀需要,是廣州強化省會城市功能,推動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上新水平的必然選擇。
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是廣州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制造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是我們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保持強大國際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關鍵領域。近年來全球經濟發展的態勢和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國內外產業鏈供應鏈受到的挑戰進一步表明,制造業是一國經濟的固本之基,是保障國家發展安全與民生的基礎領域。廣東是我國制造業大省,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廣東省省會的廣州,建設制造業強市是廣州新時代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應有內涵。
在廣州市對“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作出的考量中,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是與建設科技創新強市的目標相適應的。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的來源與績效,必然要植根于生產力的發展。而國內外實踐表明,制造業是孵化、孕育和形成新技術的重要產業基礎;以其中專利的培育、申請與獲得授權看,來源于制造業的專利構成了絕對的主體。先進制造業發達的城市,通常就是專利大市,如深圳就是典型例子。因此,科技創新強市與先進制造業強市二者是相互烘托、相互支撐的。
與此同時,廣州市是廣東省乃至華南地區產業門類包括制造業類別最豐富的城市,又地處粵港澳大灣區這一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先行區和樞紐地,這為廣州優化升級制造業產業結構、培育發展具有相對優勢和未來增長潛力的先進制造業提供了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優越條件。廣州明確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正是煥發“老城市新活力”的一大戰略舉措,是走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廣州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是質量導向的工業化進程
廣州市在進入新世紀之際已跨入超大城市行列,城市規模仍在迅速擴大,近10年來新增常住人口已占現有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同時,廣州的城市功能也需要加快優化,特別是城市經濟發展的數量擴張必須向質量提升轉變,這勢必對廣州加快完善城市產業結構提出新的與時俱進的要求。建設制造業強市的部署,是廣州產業結構的重大戰略性調整,是一次質量導向型的工業化進程。
在質量導向型的工業化進程中,推進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首先需要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2019年廣州市工業制造業增加值在全市GDP中占比約24%,與上海相仿,在國際一線城市中仍屬較高水平。這與我國作為發展中大國同時具有持續增長著的國內外市場需求緊密相關。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必須在經濟發展路徑上,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在城市規劃涉及的功能布局安排上,對制造業的資源配置予以重點關注,這在今天的廣州,已成為市、區新一輪經濟發展戰略制訂中的一大共識。
但制造業比重的基本穩定,不僅是制造業數量型的維持,而需要以提升制造業質量特別是提升先進制造業比重為條件,否則將不進則退。所以,質量導向型的工業化重點在于抓住制造業這一實體經濟領域的核心部分,重視創新驅動導向,布局新興優勢產業,優化提升傳統支柱產業,并解決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關鍵產品、關鍵零部件等的制造業短板,完善全產業鏈,增強制造業發展的韌性與競爭力。同時,先進制造業是技術與人才密集型的產業,需要我們打造引領與匹配先進制造業產業鏈各環節的“人才鏈”,在規劃布局和營商環境中突破不利于研發創新落地形成生產力的一切障礙。
推動先進制造業向一二三產業滲透
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不是一項孤立的產業發展策略,本質上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需要。在全國實現全面小康并開創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道路上,現代經濟體系的構建需要以系統的視野、協同的路徑和集成創新的方法加以實現。所以,廣州做強先進制造業,離不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系統支撐。
在新技術革命驅動下,現代產業間交叉融合發展趨勢愈益明顯,產業邊界逐漸模糊,服務業與制造業的結合更是從產業之間向產業內部滲透。廣州在著力提升傳統支柱產業、壯大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和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優勢產業中,在完善全產業鏈布局和建設智車之城、軟件名城、顯示之都、定制之都、新材高地等重大部署中,都離不開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結合。這些先進制造業無論從內涵還是外延看,大多不再是狹義的制造業范疇,而體現了現代物質產品制造與融入制造業的研發、信息、測試、投放配送等一系列生產性服務的結合。特別是先進制造業所需的人力資本、技術、資金、信息、交通、土地等資源要素及配套條件,都需要構建更高質量的營商環境和更完善的服務體系加以支撐。
因此,廣州建設現代制造業強市與建設現代服務業強市并不相悖,在目前廣州第三產業占比七成以上的情況下,不應人為調低服務業的增幅以“讓位”于制造業,而要從先進制造業需求的角度優化生產性服務業的供給,以先進服務業促進先進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在幫助都市工業“上樓”,推動一些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與先進制造業園區融合發展,以及在當前加強舊城改造過程中把某些原有工業場所“活化”為先進制造業新“據點”等等方面,都存在著鼓勵支持產業融合發展的思路。同樣,先進制造業也不限于傳統的第二產業領域,它也可以并且應該向第一產業滲透,如參與促進鄉村振興中農業產業化水平的提升;以及向第三產業滲透,在服務業中完成加工制造的延伸部分等等。因此,我們把先進制造業與其它產業結合、融合的文章做好了,我們城市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就能夠更好實現高質量運行并取得高水平績效。(來源:南方日報)
免責聲明
本欄目文章,均是轉載或者摘要刊發,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公司并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如有侵權請留言,我們會盡快刪除處理。